包養關係中的心理操控:當金錢成為情感勒索的工具

你以為只有愛情才會控制人?其實金錢更可怕

在現代社會中,包養關係已不再是小眾現象,越來越多的男女透過包養網建立互惠關係。

然而,這種看似「雙贏」的安排,其實隱含著一層潛在風險——心理操控

你或許聽過「情感勒索」,但你知道嗎?當金錢成為愛情的附屬條件時,控制往往從潛移默化開始。

包養中的權力結構:金主擁有主導權?

在一段包養關係中,無論是Sugar Daddy還是Sugar Mommy,他們因為提供經濟支援,自然處於「給予者」的位置,這讓他們擁有情緒與行為上的主導權

  • 誰可以見面、多久見一次?
  • Sugar Baby是否可以約會其他人?
  • 甚至連穿著、交友都可能被控制

這些決定權,都可能被Sugar Daddy用「金援」作為談判籌碼。例如:

💬「我這週不想見你,除非你這個月都不跟其他人出去。」

💬「如果你真的喜歡我,那你應該不會問我拿錢吧?」

這些話看似平常,卻是典型的心理操控語言

心理勒索的四大跡象:你正在被操控嗎?

心理學家指出,情感勒索的特徵包括以下幾點,如果你正處於包養關係中,請檢視是否符合這些情況:

🔴 恐嚇型

「如果妳不照我說的做,我就不再給妳生活費。」
這類型Sugar Daddy以中斷金援作為威脅,讓Sugar Baby產生恐懼。

🔴 罪惡感型

「我給了妳這麼多妳還這樣對我?」
用付出換來「道德綁架」,使對方陷入內疚與自責。

🔴 美夢型

「再等我幾個月,我會給妳更多、更穩定的生活。」
用不切實際的承諾吊著Sugar Baby,使其繼續忍受不對等關係。

🔴 壓力操控型

「這是我們的合約,你不能違背。」
利用事先訂立的條件將對方套牢,即使條款已不合理,也以「契約」要求配合。

真實故事:Sugar Daddy不給錢,但要完全掌控她的生活

👤 Case:Amber,25歲,北部私大碩士生
Amber原本只是想補貼生活費,透過包養網認識了李先生,一位事業有成的建築業主。他一開始每月提供6萬元生活費,條件是「每週見面一次」。

幾個月後,李先生開始要求她:

  • 不准和男性朋友見面
  • 禁用交友軟體
  • 遵守宵禁時間

Amber一開始以為只是「關心」,但漸漸發現自己無法做任何個人決定。當她想結束關係時,對方卻放話:「我要把你交給我朋友處理一下,看妳還敢不聽話。」

這讓她第一次體會到,金錢其實是一種控制工具,而非單純的交換媒介

為什麼會產生心理操控?原因其實很簡單

1️⃣ 經濟不對等造成依賴
當一方完全依賴對方金援,就容易失去談判與拒絕的能力。

2️⃣ Sugar Daddy對金錢的誤解
部分金主認為「我給錢就是我有權」,甚至把Sugar Baby視為「物品」而非「人」。

3️⃣ 雙方未訂明確界線
很多包養關係沒有清楚定義彼此的權責與自由範圍,導致後續糾紛與勒索。

如何避免在包養關係中被情感勒索?

訂立清楚契約與界線:寫下你能接受的條件,包括見面次數、溝通方式與金援方式。

保有經濟獨立性:即使接受支援,也應該有備用收入來源,避免一旦對方撤資你就崩盤。

勇敢說不,並設定底線:任何讓你感到不舒服的要求,不要因為金錢壓力妥協。

觀察對方是否以金錢控制你的人身自由或人際關係:這是最明顯的警訊,應該即時抽身。

善用合法包養平台的支援系統:有些平台設有仲介與客服,能協助處理爭議與安全問題。

金錢不是控制情感的手段,而是互信的媒介

包養關係本身沒有對錯,重點在於雙方是否基於尊重與平等而建立互惠的包養關係。如果Sugar Daddy用金錢控制妳的自由與選擇,那這就已經不再是包養,而是心理控制的陷阱。

🧠 記住:你永遠有選擇的權利,而不是任何人用金錢換來的「附屬品」。

Scroll to top